1. 1
  2. 2
  3. 3
  4. 4
世界精神卫生日|心理健康“小锦囊”
2022-10-1019.40审核人:张典

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是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身潜力,能够适应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工作,并能够为其居住的社区做出贡献。





微信图片_20221004174824



20221010日是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本次宣传主题为“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一句“我emo了”在网络盛行,被网友们纷纷引用。这句看似平实的语句,折射出当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在物质充实的当下,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精神需要,心理健康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话题。那么关于心理健康,我们都需要知道哪些知识呢?

 

一、正确认识心理健康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曾提出十条标准,曾被公认为是心理健康“最经典的标准”。勾勾选选,来看看你中了几条!

1.  充分的安全感;

2.  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  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  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  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     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各人可以根据这些标准判断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整自己的日常生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

 

二、健康作息,适度运动

少了高中时间表的约束,大多数学生会选择把学习、娱乐都安排在深夜,仿佛这样就可以延长一天的时间,以求所谓的“效率最大化”。其实不然,我们主要的工作学习都在白天,已经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如果深夜仍然给自己安排大量的活动,长此以往会影响身体机能,还有可能产生不良情绪。而保持充足睡眠,对精力的恢复至关重要,还能放松心态,愉悦心情哦。

其次已有多项研究表明运动能改善许多精神疾病的症状。这是因为运动能使身体产生一种叫内啡肽的化学物质,它可以减少疼痛感,提高免疫力,帮助放松。因此有规律的锻炼可以获得更快乐的心态和更好的生活质量,试试每周锻炼3-5次吧,坚持一段时间后会有惊喜等着你~

 

三、规划生活目标

目标本身就是一种动力,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状态。从内容上,大学生的生活目标主要有学业目标、实践能力、人际交往、恋爱,个人成长和职业目标等方面。从层次上,可以分为低标准的生活目标、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处于明确生活目标状况最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可以合理规划生活目标,把理想目标和生活目标联系起来,找到最适合自身的,有规划有收获地走向未来,成为更好的自己。

 

心理健康无小事,但也不用把正常出现的心理困扰妖魔化。坦然面对,淡然处之,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好情绪,调整好心态,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哦~





微信图片_20221004174756


 

 

本期审核:沙莎 张典

本期文案:李敏 陆婷婷

本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