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 2
  3. 3
  4. 4
战疫“心” 法 战疫“心” 法
2022-10-2809.49审核人:张典

做|好|防|护    减|少|流|动

 

图片


 

我校全体师生正面临着一场防疫大考,为维护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应对疫情的心理免疫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给大家送上一份护“心”法,帮助大家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做好心理调适,平安渡过这段特殊时期。

 


 

01

图片

 你要知道的

 

图片


疫情期间,我们可能会面对许多问题,出现一些心理应激反应是正常的,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



情绪方面

面对频繁的核酸筛查、严格的封控管理,产生恐慌、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反应在所难免,但长时间情绪低落、过分担忧,甚至失眠、易怒、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就需要我们进行调节。



认知方面

主动关注与疫情有关的信息是正常的,但整日忧心忡忡,不加选择的关注非官方渠道的各种信息,则会扰乱我们的判断力,严重的甚至会干扰自身的注意力、思考能力等。



行为方面

在特殊形势下学习生活,重视和加强自我防护及个人卫生是必要的,但因为害怕疫情而不能正常的学习生活、拒绝参与任何形式的活动、过分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并由此导致失眠、食欲下降、胃肠不适、胸闷气短、全身乏力等则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02

图片

你能做的

 

 

接纳情绪,适度宣泄

焦虑、紧张、烦躁、压抑……疫情带来的这些负面情绪就像细沙一样在我们周围,如果我们拼命地想要挣脱、跳出,只会弄得自己精疲力竭。因此需要学着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也是学着接受生命中的不确定性和世事无常的事实。如果负面情绪过于沉重,我们无法独自去承担时,可以向亲朋好友来诉说心中的不安和困惑,适当地交流对于我们摆脱焦虑有着重要作用,也能很好地听取身边人的建议,释放心中的不快。



甄别信息,克服恐慌

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时,我们首先会注意到不好的方面、坏的消息,这其实来自人类进化而来的本能,心理学上称之为“负面偏差”。我们要理性获取权威来源的内、外部资讯,不信谣不传谣,不平增自己的担忧。我们还可以控制每天关注新闻的频率和时长,不要连续刷屏。



寝室公约,规律生活

长时间呆在寝室会在一定程度上消磨时间意识,这时,作息规律对于个人时间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和室友做个约定,共同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对身体和心理都有极大的益处。同时,室友可以共同约定,建立起学习边界(包括学习的时间边界、空间边界、责任边界),营造良好的寝室学习氛围,即使不在教室也能进入学习的状态,避免拖延,规律生活。



适度运动,放松心情

在寝室生活如果长时间坐着或躺着不动,实际上是非常不利于身体免疫力的。同学们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适当地做一些运动,比如在不影响相邻楼层同学的情况下跳健身操、练八段锦、做瑜伽等。每天坚持锻炼半小时,愉悦自己,快乐生活。



 

03

图片

你可以求助的

 

当你感到了过度的恐慌和紧张,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且难以自我调节时,可以寻求校内外的专业帮助。资源如下:


(一)校内资源

1. 树洞倾诉

关注河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河大心理”或“河风心语”,向树洞说出你的烦恼。



2. 咨询预约

关注河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河大心理”或“河风心语”,点击菜单栏中的“预约咨询”,根据指示进行线上咨询预约。



3. 心理援助热线

拨打河南大学心理援助热线:

0371-23881927



(二)校外资源

全国24小时心理热线:

4001619995

北京安定医院心理援助热线:

010-58303286

010-58340263

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

4009678920

010-67440033

027-59427263

启明灯-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援助热线:4006-525-580

无论相隔多远,无论晴天雨天,我们一直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