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唉!”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就是有点‘丧’”
“芭比Q了,我不会抑郁了吧!”
……
各位河宝儿,在这个丹桂飘香的时节,你是否也有以上情绪呢?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正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情结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大抵不陌生吧?随着温度骤减,木叶凋零,无论是古人,还是今天的我们,不免都有着情绪苦闷、疲惫,亦或是感到焦虑、抑郁的时刻。
所以,“悲秋”到底是矫情、抑郁发作,还是季节更替的正常情绪反应呢?
那么,今天就让河心心和各位河宝儿们一起来聊聊“悲秋”吧!
在心理学领域中,“悲秋”是一种季节性情绪波动,是一种与季节变化相关的忧郁状态,通常在秋冬季出现,可能表现为莫名疲惫、发愁、挫败、悲伤、落泪等。
秋季日照时间逐渐缩短,阳光强度减弱,从而影响人体内褪黑素、血清素等激素的平衡,导致情绪波动。
秋雨过后,黄叶纷纷,秋蝉,蚂蚱等生物走向生命的终点,自然界的一切仿佛都在告别,这种外部环境变化容易引发人们对生命流逝、时间短暂的感慨,增加情绪上的负担。
由于个体的性格特征、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对于不同的人群而言,产生“悲秋”情绪的可能性、严重程度都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性格内向、敏感、体质较弱者可能更容易产生“悲秋”情绪。
总的来说,“悲秋”是一种正常情绪,人人都可能产生,但是如果长期忽视,放任自己一直处于这种情绪状态下,则很容易发展成心理疾病。
那么,怎样才可以摆脱“悲秋”情绪,一键回到阳光状态呢?
河心心这就为河宝儿献上独家锦囊~
重要的事说三遍,晒太阳真的很!很!很有用!天气晴朗时,多出去走走,晒晒太阳,既能够接受光照,调节激素分泌,还能欣赏美景,转移情绪。
良好的作息规律对于身体、情绪都有着显而易见的好处。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都能够帮助我们维持身心平衡,从而避免情绪的过度低落。
无论是读书、写作、绘画,还是健身、烹饪,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我们缓解负面情绪的出口。当“悲秋”情绪来临时,专注于自己喜爱与热爱的事情,极大程度上就能够重新激发活力与动力哦~
亲爱的河宝儿,秋天虽然带着一丝凉意,但它同样象征着成熟与收获。当我们感到情绪低落时,或许这只是生命节奏的一部分。
我们经由情绪,经由情绪自由流动,看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