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能源学院心理工作站立足学生成长需求,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于2025年春季学期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筑牢底线思维,强化危机干预机制
(一)定期与危机学生谈话
针对筛查出的重点学生,心理工作站联合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心理咨询师建立“一人一档”动态跟踪机制,累计开展危机学生谈心谈话30余次。通过定期回访、朋辈关怀等举措,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状态,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干预。
(二)建立网格化预警体系
优化“宿舍-班级-年级-学院”四级心理预警网络,定期组织心理委员进行培训,提升学生骨干的危机识别与应急处置能力。
二、聚焦重点群体,分层分类精准施策
(一)2021级毕业生心理护航行动
针对毕业年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毕业焦虑等问题,举办“职途心语”毕业生座谈会,邀请优秀校友及职业规划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提供简历优化、面试技巧及压力管理指导。同时开展就业帮扶线上服务,利用微信群发布就业招聘信息10余条,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二)2022级考研支持计划
针对备战考研学生的高压状态,举办考研经验交流会,邀请2 1 级 保研、 考研成功学生 、 心理咨询师 分享复习策略、时间管理及心态调节经验 , 为学生答疑解惑, 缓解学生备考焦虑。

(三)2023级心理文化浸润活动
组织23级学生开展“光影疗愈”心理影片赏析系列活动,通过观影、影评分享及团体讨论,帮助学生关注自我认知。
(四)2024级适应性教育深化
面向大一新生举办“心动力·五育成长乐园”心理游园会,设置“色彩对对碰”“跳跃七巧板”“勤劳工作坊”等多个趣味关卡,以游戏互动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学生搭建了释放压力、提升能力的平台,活动吸引近百名学生参与。

三、工作成效与不足
(一)取得成效
1. 危机干预效能显著提升
通过动态跟踪与多级联动,本季度高危学生心理状态稳定率达100%,有效避免极端事件发生。
2. 学生参与度与认可度双高
各项活动覆盖全院 9 0%以上学生,参与者认为活动“贴近需求、形式新颖”,尤其是考研交流会和心理游园会成为学生热议的“暖心品牌”。

(二)不足之处:
高年级参与积极性需提升,线上活动形式需进一步创新。
四、未来工作计划
结合能源学科特点,设计“心理资本提升计划”,通过开展五育并举的团体辅导活动,提升在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同时,选派工作站成员参加心理培训,提升团队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