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 2
  3. 3
  4. 4
树洞回声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2023-02-2709.37审核人:张典

树洞投稿

 

 

最近感觉很难受,去年年末,家人因为感染新冠去世,也关注到有很多人都在这段时间以不同的病因告别了这个世界。最近又有家人突然进了医院,很担心是不是感染新冠病毒的后遗症,也害怕身边的亲人会不会患有什么致命的疾病。

晚上甚至会做噩梦,然后彻夜难眠,白天又老是会担心,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我该怎么处理呢?

 

 

树洞回声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面对“死别”,我们要承担的是一种非常缓慢的哀伤,而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恐惧,和在脑海里对死亡的预演,都会增加额外的情感压力,甚至导致我们寝食难安。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亲人因感染病毒去世,这对个人的打击是非常沉重和持久的。心理学家认为,在全球大流行中,出现了一种明显的集体悲痛感,这种感觉通常以“糟糕的死亡想象”为中心,人们在微观和宏观层面都感觉到失去安全,总担心自己或亲人死于新冠的可能。

那么,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该如何面对亲人离世,学会接受事实,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呢?

 

图片

 

图片


1.明白死亡是一个自然法则

 

 

死亡是我们的生命循环的一个基础部分有出生就有死亡,有生长就有衰退,这是自然法则。但在忙碌的人生中,我们往往会忘记或者刻意回避这一点:符合自然法则的躯体是终有一死的我们周围能看到的每一种事物,在未来的某一天都终将会衰亡、结束。自然界中的每件事物都是暂时的,当我们理解并且接受这个事实,就会开始寻找其他的、来自内在的安全和幸福源泉。

 

 

图片

 

图片


2.接受亲人离世的现实

 

 

当亲人离世的最开始阶段,我们通常感觉这不是真的,在一定时间内甚至会觉得他还活着。所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个人确实已经不在了,和他重聚在这辈子是不可能了。生命总是有来有去,就像春夏秋冬的转换,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仪式等,表达对已故者的怀念和尊重,也帮助我们接受逝者已与我们阴阳两隔的事实,通过表达哀伤,完成心理上的分离与情绪的释放。

 



3.适应亲人离世的环境

 

 

亲人在家庭里和我们心中都有着独特的位置,他们永远都不会被取代,但失去亲人的家庭成员最终还是要适应没有他的日子。该来的总会来,该去的总会去,当我们知道一些事是无法挽回的时候,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负担,帮助自己慢慢的从悲痛中走出来,尽快适应新的生活。

 

 

 

图片


4.学会适度发泄内心的痛苦

 

 

感到难受时,就哭出来吧,哪怕你在黑夜里偷偷哭泣,哭肿了眼睛哭哑了嗓子,都比你压抑在心里强。内心的痛苦释放出来,你就会平静很多。悲伤的时候,我们号啕大哭,会流下很多很多泪水,这种宣泄出来的悲伤情绪和泪水,是有治疗效果的,只要悲伤的情绪能在我们身体中自然流动,这份疗愈就会慢慢地自然产生。

 


图片


5.把对离世亲人的情感

转移到健在的人身上

 

 

很多人对这个问题产生了误解,甚至以为这是把亲人忘记的表现,他们认为这是对死者的不敬。其实把对离世亲人的爱转移到活着的人身上,这并不意味着不再怀念他,而是一种更好地怀念方式,离世的亲人在面对死亡的一瞬间肯定也希望活着的家人们可以能善待彼此。

 

 

“他只是跳出了时间,变成宇宙里最元始的组成部分,分子、原子,慢慢的重新构建成你身边的其他事物。

以后为你遮风挡雨的大树是他,为你抵挡寒冷的毛衣是他,当你疲惫时看着桌头的挂件还是他。他以你亲人的身份消失了,但其实他无处不在。

他离开了,却散落四周。”